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科普图文

90年代以来日本发生的主要核安全事故回顾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3-04-10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12日宣布,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因各种原因发生多起核安全事故,其中主要包括:

  1995年12月8日,位于福井县敦贺市的日本首座快中子反应堆“文殊”号的冷却材料液态钠严重外泄,导致反应堆被迫关机检修。此后,“文殊”号一直处于停运状态。

  1997年3月,设在茨城县东海村的核废料再处理工厂发生爆炸,致使数十名员工受到辐射。

  1997年4月14日,设在日本福井县敦贺市的新型核燃料转换实验反应堆发生泄漏事故。

  1999年7月12日,日本原子能电力公司所属敦贺核电站2号机组的加压水型轻水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发生冷却水泄漏事故。调查人员随后在检查中发现,冷却系统中一段用于连接两个热交换器的L型不锈钢管出现了一条长8厘米、宽0.2毫米的裂缝。

  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东海村一家核燃料制造厂发生核物质泄漏事故,造成两名工人死亡,数十人遭到不同程度辐射,30多万当地居民在屋内避难。

  2004年8月9日,日本关西电力公司位于东京以西约350公里处的美滨核电站3号机组涡轮室内发生蒸气泄漏事故,导致4人死亡、7人受伤。

  2006年4月11日,正处于试运行阶段的日本首个快中子增殖核反应堆的核废料再处理工厂发生含放射性物质的水泄漏事故。

  2006年5月22日,福岛第一核电站6号机组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但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2007年1月14日,福井县大饭郡高滨核电站发生含微量放射物质的水泄漏事故,泄漏的水溅到现场的4名作业人员身上,但未对他们的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007年9月3日,福井县的大饭核电站1号反应堆发生漏水事故,核电站方面随即关闭了漏水的过滤器的阀门。

  2009年10月8日,位于福井县敦贺市已被废弃的“普贤”号核反应堆发生含放射性物质的重水泄漏事故,其中所含的放射性物质导致一名职工氚浓度检测指标超标。

  (信息中心 毛玲 摘自2011年03月12日 14:35新华网)

附      件:
相关信息: